从“柯立芝效应”到“多巴胺阈值”(下)
而导致这两个人性的原理,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二个主题——“多巴胺阈值”,即外界刺激行为能引起人类快乐反应的最低值(门槛);如果可以说得更通透一些,那调教可能就是一个最恰当的例子;正常人难以认同被虐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当轻微疼痛得到一定的快感,下一次就会不满足于轻微,以至于最后想要的都是“重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关于性方面的事;很多人最终会从清淡走向重口,从正常走向SM;但是我劝你最好不要轻易迈出那一步,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你迈出去,你的阈值就会被提高,阈值一旦被提高你就只能不断地寻找更刺激的事来达到跟以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很多犯罪分子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试探,结果阈值被提高,必须去追求更刺激的事,阈值又再提高……最终走向死亡,同样的吸毒也就是最好的案例。
人生的本质就是欲望与欲望之后的无聊,但你也可以拥有一双从无聊中发现有趣的眼睛。
所以对于有些没有把握掌控的事我一般会建议大家给自己立下一个原则,叫做从不开始,只有从不开始你才不会被日后的“多巴胺阈值”所操纵;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能分辨是非利害,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知行合一,这就是理智。
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我只是试一下,就一次;亲爱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次就好,只要一次,你的多巴胺就会被打开,你的阈值就会被不断地提高,你会开始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至走向深渊。
再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关于微信读书的。
在很久以前,微信读书是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的,大家看书都用书币;然后它有个阅读时长兑书币的任务,一小时可以兑两书币,一周可以兑十书币;为了拿到这十书币,有的人每周都要读五小时以上的书。
结果有一天读书群有人发了一串兑换码,说是复制粘贴到微信读书可以领99书币;这事是真的,可把我们高兴疯了;结果过了几分钟又来一串兑换码,说是可以兑换200书币,我们立马试了一下,又是真的,群里开始炸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了,99书币、200书币、500书币、1000书币的链接不断地出现在群里,大家疯狂领书币。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很诡异的事情,那就是大家的反应从一开始的激动,慢慢变得麻木。
那一周我本来是读了几小时书,可以兑换几书币的,但是我没有兑换,因为没感觉了,我的多巴胺不怎么分泌了,阈值提高了。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件事,人们会很快习惯一件事,并慢慢变得麻木。
第二件事是关于公众号的。
记得刚做公众号那阵,每天只能涨粉1-2个粉丝,偶尔有一天涨了5个粉丝,我们会高兴疯了。
后来开始每天能涨10几个粉丝,我们依然是很开心;再后来是每天能涨50个、100个、200个、500个、1000个,每突破一次,我们就会激动一次。
但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每天涨1000个粉丝之后,我的心也开始变得麻木,现在每天涨300个粉丝完全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因为我的阈值提高了,同样的刺激已经无法再给到我以前那种感觉了。
从爱情世界到商业帝国:接受人性,驾驭人性,超越人性
看起来“柯立芝效应”或者说“多巴胺阈值”,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
其实不是的,我在《少有人走的路》那本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叫做忠于事实;一个成熟的人,应当学会接受事实,而不是逃避,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只会积压问题。
当我跟朋友聊起这个的时候,朋友说了一段话让我非常感慨:“人类最大的性器官是我们的大脑,因此人本身就是一个灵与肉的结合体。”懂人性不会让我们变得更邪恶,相反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慈悲和宽容。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人性,就像接受我们身上所有的不完美一样,同时,我还希望大家能去驾驭人性,超越人性。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驾驭“多巴胺阈值”、超越“多巴胺阈值”呢?
一、爱情方面
1、对人宽容,对己严格
“柯立芝效应”不是我们花心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因懂得而更慈悲”,所以第一件事,无论男女(尤其是妻子面对习惯下半身思考的男方),如果对方有一些多情的行为,希望我们双方都能带着同理心、共情力和觉察力更宽容一些,不一定原谅,但是也请不要像以前那么极端反感和一味道德指责;同时,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不要做基因的奴隶,尽管人类保留了这种生理本能,但与纯自然属性的动物不同的是:我们人类在进化中宝贵地获得了主宰理性的“大脑新皮层”;毕竟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理性来抑制自己的本能,既不受控,又能自控,这也就是文明社会的产生根源;当然,人类一边在享受着文明社会和工业革命的丰硕成果,一边还会老想着回到无拘无束的原始丛林世界,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平衡点,建议夫妻们客观地通过对双方的性(自然属性)作出一定程度的让度以获得爱(社会属性)的圆满,而不是草率地一拍两散,轻易地分道扬镳。
2、不断制造新鲜感
咨询工作中曾经有不少女孩跟我说,她非常需要新鲜感,所以她喜欢能不断带给她新鲜感的男生;其实不止是她,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每个人都需要新鲜感。
具体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些方面去制造新鲜感:
·重视仪式,仪式是不可多得的新鲜感。
·不要太宅,要经常一起出去旅行。
·不要太腻,保持适度的距离。
·性爱方面,emmmm-自己想。
·多才多艺,比如做饭、吉他、篮球、摄影……因人而异,不胜枚举。
·兴趣广泛,对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热情。
·永远不要停止让自己变得更好。
……
3、永远不要停止让自己变得更好
关于上面的第2点,我想着重强调一下;很多人在谈恋爱之前非常注重个人形象,结果谈了恋爱之后或者结婚之后,就不再注意形象,变得非常邋遢;女生开始变胖、变得憔悴;男生变得油腻,变得啤酒肚;两个人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索然无味;于是,男人下了班之后不想回家,坐在车里抽烟;女人开始把老公买的劳力士手表,送给自己的健身教练。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兴趣的丧失。
两个人如果要保持持久的新鲜感,就永远不要停止让自己变得更好,它是两个人能一直爱下去的秘诀;任何时候,都应该注重个人形象,要经常健身,健康饮食;同时最重要的,不要停止学习;这不仅仅是对伴侣的爱,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美好的追求。
爱情的真谛,不是和很多未知的人去做已知的事,而是和已知的人去做很多未知的事。
虽说在爱情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新鲜感,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被爱慕却才是得到爱情的关键。
希望我们都学会经营爱,别让七年之痒成为一种习惯,否则当大家都变得麻木后,再想去挑高多巴胺的阈值,或许就怕到时候刺激搞得太大了无法收场。
二、生活方面
叔本华有句话我非常喜欢:“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这句话跟王尔德想传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人的一生只有两大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一种是得到了你想要的。”
是的,人生就是一只欲望钟摆,不断地在痛苦和无聊中摆荡;我们会为了不断地追求新鲜感,被欲望所驱使着;然而一旦得到,我们又会很快对此习惯,变得麻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旅行这件事,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那句话:“所谓旅行,不过是从一个你已经厌倦了的地方,去到别人已经厌倦了的地方”。
这样来看,人生的本质就是欲望与欲望之后的无聊,想想都觉得很恐怖。
多巴胺固然是生活必要激素,接受它但不要被“多巴胺阈值”所操纵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会的事。
·网上冲浪鸡汤:舒适圈那么舒适我干嘛要逃离?——生活中要懂得满足,适当地逃离舒适圈并不是坏事。
·在当下的欲望社会,你随时都在被透支和被消费着。
·你愿意躺在床上看一天的短视频,却不愿意花时间读一本书。
·你愿意一夜一夜地打游戏,白天鼾声如雷,却不愿意花时间多陪陪父母。
·你愿意享受着别人给你带来的便利,却不愿意为别人制造便利。
·过度科技常常让人们怀疑——它是给你配了个手机还是给手机配了个活人。
……
确实,这些都是你的自由,但当你多巴胺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时,你便再也控制不住它了,上瘾便是如此。
当染上的安逸的毒,便难以戒除空虚的苦,没有最爽,只有更爽。
然而这些年我依然结识到一些高人,我被Ta们深深吸引着,Ta们能够在我们都以为无聊的事物中,发现艺术和美好以及简单生活的乐趣,这让生活变得很有趣;所以,我觉得生活是有趣还是无聊,其实还是取决于你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你的人生是肤浅的,除了吃喝玩乐性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那确实是很无聊;但如果你的人生是热忱的,你就能一直发现很多新鲜而美好的东西,让人生过得很有趣。
三、自律方面
自律方面最大的杀手就是视频和游戏,因为制作它们的人是一群最懂得怎么操控多巴胺的人。
以前没有抖音这类短视频的时候,大家还能沉下心来看书;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在刷短视频,每个人都变得极其浮躁,别说书,一篇深度的好文章都已经很难看得进去了;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你的多巴胺被短视频所操纵了,你的阈值变得很高,必须要不断地刷下一个有趣的视频,才能让你感到同样的快乐。
这就是这个世界操纵我们的方式,通过提高我们的“多巴胺阈值”,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深渊;就像赫胥黎在《娱乐至死》中写的,“人类最终会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这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的“多巴胺阈值”一直被提高的话,我们就会一直追求更加有刺激性的事,所谓欲壑难平;想想看吧,我们的游戏在变得越来越好玩,视频在变得越来越精良,媒体在从理性和逻辑变得肤浅而碎片……
四、商业帝国
最后一部分,我想简单聊聊商业。
那天和朋友聊完之后,我就立马想到了“多巴胺阈值”在商业中的运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很快习惯一件事,然后慢慢麻木,这时便需要更刺激的事情才能唤醒新的舒服;因此“柯立芝效应”与“多巴胺阈值”经常被用于商业手段,为的是尽可能缩短你所谓的“贤者时间”,一直持续给你新的刺激以维持“多巴胺阈值”,那你就会被一直吸引下去。
对于同一件事情,我们每重复一次,阈值就会提高一点,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达到跟原来一样的感觉;这是事物的根,从这个根延伸出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你现在的产品多好、服务多好,用户他是永远不会满足的;用户会很快习惯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并慢慢麻木,觉得无聊。
举个例子,我们打游戏为了全服第一没日没夜的肝,直至到了全服第一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无人能敌时,你的心情也会从兴奋变为无尽的寂寞,你会觉得这个游戏很没意思,不过如此而已;游戏公司这时便出更牛的装备,更酷的装扮,甚至GM亲自上线打倒你,为的就是刺激你的阈值。
我当时立马就想到“多巴胺阈值”这个事,细思极恐。
对,不论你的产品多牛,内容多牛,服务多牛,用户永远不会满足,也无所谓忠实,他只会要求你更好;想起贝索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们永远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更快的物流,更低的价格。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多巴胺阈值”,即人们的欲望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一旦满足他们又会产生更大的欲望,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危险”了。
那么69乐园里的刺激爽文、辣眼睛爽照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见仁见智。)